文/城男舊事心驛站
2月4日,張父一句「我想帶你們一起走。」隔天傍晚,此人倫悲劇旋即佔滿各大報紙與新聞版面。
【圖:引自自由時報】
根據報導指出,張父於過年前離婚、失業,加上股票投資失利。寫下遺書時字跡潦草,可能情緒逐漸失控,並透過殺害孩子的方式報復前妻後,自殺。
從遺書中的「妳要自由,我就給你自由,我帶3個小孩走!」,這邊似乎讀到一些訊息:張父與前妻關係緊張,且不甘失去婚姻、工作與錢財,還想留住點什麼在心裡,或說不想要再有「被奪走」的感覺,因此選擇結束生命時,也把也許是自認僅有的小孩緊緊抓住,一同離去。
生活以各種「失去」重重地壓在肩上,內心則被填塞了各式負面情緒。一個人面臨如此處境,他該如何是好?他還能做些什麼以挽回潰堤的生活?旁人又該如何協助?案發前是否能做些什麼使悲劇避免上演?
我們可以看見這起案件屬於預謀型,並非一時衝動犯下。雖然報導中指出在師長或鄰居眼中,家中似乎沒有什麼問題。但或許,這才是最大的問題。
家庭關係中,父親在華人社會下總扮演著承擔家計的角色、扮演著勇敢堅強的角色、扮演著有話不說、有苦不言,獨自隱忍情緒的那個人。像是此次案件,或者眾多過往的報導裡,經常聽到「他平常都很好啊」、「他們看起來關係不錯啊」。
【是啊,應該不錯……吧?】
老實說,我們並不知道他們家的關係如何相互拉扯,母親忍受了什麼、父親承擔了什麼、小孩又看見了什麼。但太過簡化的結果,讓許多人焦點擺在「自己要玩股票輸慘的,活該」、「要死自己死,還帶走無辜的孩子,垃圾」、「希望他下輩子遇到一樣的遭遇」。
我同意投資理財要慎選,孩子很無辜,這真的是悲劇。但悲劇後該思考的是,中間發生了什麼事?一個人怎麼會做出這些事?其背後的原因很少真的被看見,而這些原因往往才是關鍵。
如果回到事發前,除了問一句「還好嗎?」,旁人還能再做些什麼?
也許可以再多問一句「感覺你最近比較累?」若感覺到對方不排斥述說的意願,可再持續瞭解下去。
除了關心,再一句的用意於讓對方知道有人關心他,想認真聊聊並非只是寒暄,想瞭解他的處境與如何協助。
同時,男性對於情緒與無助感的表達有著文化上的劣勢,所以從外在狀態談起,男性也較願意表達事件,與事件帶來的影響。
能夠開口就是件好事。一個人若把心底話憋久了,沒人詢問也沒人討論,我們容易歸因於沒人關心自己,對外在的敵對感增加,也容易扭曲他人的好意。這會變成負向循環:剛開始有人問一句話,你也答一句話,結束。接著有人問一句話,你認為對方也沒真的想知道,回應的真實度或意願度就慢慢下降了。之後,也許沒人想再問,你也從此沉默了。
因此,「多問一句,多聽一次」也許是能避免再次發生悲劇的方法,也是悲劇發生後,提供陪伴的方式。因為話語裡頭、關心之中,我們欲傳達的是「愛」,是「包容」,是「在乎」。
人與人的相處用這些東西為燃料,才得以長久地、和諧地運轉。
回到一個人時,也才有勇氣活下去。
《城男舊事心驛站》-台北男的好去處
地址:11548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99巷5號3樓(民生圖書館同棟)
電話:02-25171970
mail:tpmencenter@cyc.tw
FB:城男舊事心驛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