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講座簡介】
為什麼在親密關係中,有時候會覺得是前輩子的孽緣?但有時卻又覺得他/她是你這輩子離不開的對象呢?若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,我們該怎麼化孽緣為善緣?讓我們學習好好相處在一起?
「愛」可以是一般生活問題,也可以是哲學問題,更可以是一種腦神經的反應過程。你是否常常跟另一半因為一些小事情而發生「鬼打牆」的對話,好像有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,讓你們一而再、再而三的重複相同的對話;你是否曾經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的付出,但對方總是感覺不到、或是不滿意,像是婆媳問題,而你也不知道該怎麼溝通,或是讓對方可以更瞭解你的苦衷?親密關係中鬼打牆的對話,往往讓彼此受傷,更可怕的是破壞了彼此的安全感。而本次講座協助各位如何辨識親密關係溝通中的惡性循環,讓這段關係變得動盪不安,又該如何修復,藉此找回親密關係中的愛與信任。
【課程內容】
<安全感>
安全感是家庭關係和諧的基本需求。有安全感的家庭,家庭成員的情緒會較穩定、平和,遇事不會驚慌失措,能較好地融入與他人連結,也能理智地處理在生活中遇到的難題。
<如何破壞安全感?>
在家庭關係中,當一方的期待常帶給另一半極大壓力,會陷入「一追一逃」困境,即「追討施壓者—逃避防衛者」的模式:關係中的「追討施壓者」不斷抱怨、缺乏連結,而「逃避防衛者」為了躲避連結,不斷逃開或防衛,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,幾乎很難會有真實的連結存在。多數人認為經營家庭關係應該要有大量談話和分享,但對於現今社會的家庭樣貌來說,這些期待反而造成關係更常卡住、不自在,當我們開始糾結於事情為甚麼不如想像時,通常也是關係出現瓶頸的時候。
<如何修復關係的安全感>
課堂中講師引導學員進行反思,當面臨關係議題的時候,可以有哪些面向來嘗試修復關係中的安全感:
- 提升情緒的耐受度,在事情發生時,不要第一時間接受直覺反應,要試著學習「踩煞車」,讓自己的情緒稍做舒緩;不要做「立即性的反應」;若是當另一半無法照著自己預設的標準進行時,適時彈性的「降低標準」。
- 停止無效行為的產生
給予「逃避防衛者」建議方向:
- 不要妄想你已經表達的夠清楚
- 通常是要主動分享的人
- 學習冒險說真心話
每次訊息的傳遞上能達到70%是最好的效益,具體且耐心的表達讓對方理解是很重要的。
給予「追討施壓者」建議方向:
- 不要妄想話會越講越明
- 不要太快反應
- 學習軟化
當事件發生的直接反應,容易有許多的情緒融入其中,這時候的表達也容易造成另一半的誤解與受傷,因此適度踩煞車再進行回應,會對於溝通有很大的幫助。
每個人的相遇都有其所喻涵的意義存在,珍惜身邊與你相處的家人,嘗試設身處地的換位思想,可以有效的促進關係的連結與修復。最後老師表示在關係的相處上可以遵循兩個方式來學習
- 幸福美滿的真言「其實他比我更辛苦」
- 愛在第二回合~練習說誠心話、練習聽真心話,在關係中讓我們好好說話
<活動剪影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