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親職講座回顧】冤家變親家: 打破親密關係中的惡性循環

【講座簡介】

為什麼在親密關係中,有時候會覺得是前輩子的孽緣?但有時卻又覺得他/她是你這輩子離不開的對象呢?若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,我們該怎麼化孽緣為善緣?讓我們學習好好相處在一起?

「愛」可以是一般生活問題,也可以是哲學問題,更可以是一種腦神經的反應過程。你是否常常跟另一半因為一些小事情而發生「鬼打牆」的對話,好像有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,讓你們一而再、再而三的重複相同的對話;你是否曾經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的付出,但對方總是感覺不到、或是不滿意,像是婆媳問題,而你也不知道該怎麼溝通,或是讓對方可以更瞭解你的苦衷?親密關係中鬼打牆的對話,往往讓彼此受傷,更可怕的是破壞了彼此的安全感。而本次講座協助各位如何辨識親密關係溝通中的惡性循環,讓這段關係變得動盪不安,又該如何修復,藉此找回親密關係中的愛與信任。

【課程內容】

<安全感>

安全感是家庭關係和諧的基本需求。有安全感的家庭,家庭成員的情緒會較穩定、平和,遇事不會驚慌失措,能較好地融入與他人連結,也能理智地處理在生活中遇到的難題。

<如何破壞安全感?>

在家庭關係中,當一方的期待常帶給另一半極大壓力,會陷入「一追一逃」困境,即「追討施壓者—逃避防衛者」的模式:關係中的「追討施壓者」不斷抱怨、缺乏連結,而「逃避防衛者」為了躲避連結,不斷逃開或防衛,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,幾乎很難會有真實的連結存在。多數人認為經營家庭關係應該要有大量談話和分享,但對於現今社會的家庭樣貌來說,這些期待反而造成關係更常卡住、不自在,當我們開始糾結於事情為甚麼不如想像時,通常也是關係出現瓶頸的時候。

<如何修復關係的安全感>

課堂中講師引導學員進行反思,當面臨關係議題的時候,可以有哪些面向來嘗試修復關係中的安全感:

  1. 提升情緒的耐受度,在事情發生時,不要第一時間接受直覺反應,要試著學習「踩煞車」,讓自己的情緒稍做舒緩;不要做「立即性的反應」;若是當另一半無法照著自己預設的標準進行時,適時彈性的「降低標準」。
  2. 停止無效行為的產生

給予「逃避防衛者」建議方向:

  • 不要妄想你已經表達的夠清楚
  • 通常是要主動分享的人
  • 學習冒險說真心話

每次訊息的傳遞上能達到70%是最好的效益,具體且耐心的表達讓對方理解是很重要的。

給予「追討施壓者」建議方向:

  • 不要妄想話會越講越明
  • 不要太快反應
  • 學習軟化

當事件發生的直接反應,容易有許多的情緒融入其中,這時候的表達也容易造成另一半的誤解與受傷,因此適度踩煞車再進行回應,會對於溝通有很大的幫助。

每個人的相遇都有其所喻涵的意義存在,珍惜身邊與你相處的家人,嘗試設身處地的換位思想,可以有效的促進關係的連結與修復。最後老師表示在關係的相處上可以遵循兩個方式來學習

  1. 幸福美滿的真言「其實他比我更辛苦」
  2. 愛在第二回合~練習說誠心話、練習聽真心話,在關係中讓我們好好說話

<活動剪影>

【親職講座回顧】與孩子親密溝通的正念教養練習與分享

【講座簡介】

從大腦神經心理學、依附心理學、客體關係發展心理學、同理心與正念學來幫助自己與遇到的所有人,期待我們一同找到生命的幸福之道。

本講座希望引導學員們思考何謂「恰當的教養訓練」,並分析好的教養與缺發教養的檢視,讓我們去體會教養的重要性。在進行教養之時需要經歷:行為訓練、認知信念、內在衝突。這個歷程需要不斷的學習與反思運用,才能逐漸體會並運用在教養上,一步一步的,成為一位教子(女)有方的家長。

【課程內容】

<五項正念管教元素>

  1. 夠好的愛
  2. 選擇及探索的空間
  3. 啟發與引導
  4. 健康的界線
  5. 允許犯錯

<面對情緒的反應>

 

 

 

 

 

教養的過程中最挑戰的時候是在於情緒的反應,講師透過覺察情緒的反應歷程,讓大家了解如何在情緒的當下可以知道如何做較好的處理與面對,也讓學員實際思考與練習。正念的精神:關注當下、了解安全的內心存在感,對於在教養上會有很好的助益。良好的關係,來自於合作型溝通,這也道出了在教養上的同調與協作很重要,嘗試用孩子的眼光來看世界,你將會看見一位不一樣的小孩!

最後講師總結並整理教養上的要點:

1.心智漫遊

2.覺察到分心

3.重新定位自己的覺察

4.維持焦點。

勉勵大家在教養的過程中要時時省察,不斷的反思與運用,在教養上會看到不一樣的觀點。

<活動剪影>

【親職講座回顧】夫妻相愛互助,教養無礙-成為對方的好助手,攜手帶著孩子健康長大

【講座簡介】

本次講座透過動畫觀賞的方式,從動畫中角色遇到的親子與家庭問題,向學員說明在親子與夫妻關係中有哪些事情是息息相關的,並與大家分享教養孩子的重點事項,盼大家都能做個稱職的爸爸媽媽,也能做對方的好伴侶。

【課程內容】

課程開始前,透過講師詢問在場學員孩子年齡,並分享教養事項可以由哪些面向來檢視。

在教養方式的過程中,容易產生分歧的原因來自於主要照顧者與另一半的不一致。講師提到不一致的教養方法,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,不知道應該聽誰的話,更不知道實際的規則是什麽。而且孩子會利用父母教養的不一致,從中獲得利益。在教養上想要完全一致幾乎不可能。但是我們努力在不同的教養方法中找到共識。

<動畫賞析1>我們這一家~爸爸、媽媽,要離婚

講師藉由動畫內容向學員說明:

  1. 父母之間的吵架會導致孩子的擔憂與焦慮~訊息模糊會讓孩子會自動聯想可能原因、受傷害最大的是孩子、擔心父母分離而產生焦慮行為、認為錯在自己,是自己的存在所造成的。
  2. 雙方因教養起衝突(氣炸)的原因之一是對方的態度。

<動畫賞析2>我們這一家~爸爸喜歡媽媽哪裡?

講師藉由動畫內容向學員說明:

  1. 夫妻關係健康良好對孩子的教養很重要。
  2. 講師帶領學員進行思考,何謂好的教養方式:
  3. 父母之間要”互助合作”。並用合宜的表達給予具體的感謝。

<動畫賞析3>我們這一家~爸爸的法則

  1. 藉由動畫再次強化教養之間的互信、互愛,來增進父母教養孩子的動力與支持。

【活動剪影】

【親職講座回顧】家有滑世代-如何聽懂這一代孩子的心情

【講座簡介】

本講座旨在告訴家長,如何傾聽孩子的心情,與大家分享如何與孩子溝通以及有效溝通的技巧,讓您能夠聽懂自己孩子的心,也聽懂自己的心,讓彼此了解,進而達到改善關係的目標。

【課程內容】

<溝通的真理>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<進入傾聽的世界>

  1. 聽字拆解:十目一心耳為王。聽到的不見得是最主要的內容,沒說出來的往往才是最重要的,因此傾聽孩子心中的聲音是非常重要的。
  2. 引用中醫的模式:趣味性的說明傾聽的力量~去瘀解鬱、除舊佈新、日建親近。在聽的過程中部時只有在聽一件事的發生,而是要去感受出事件背後的渴望與期待。尤其是在孩子展現出說的話與行為反應的「不一致」發生時,更是要留意孩子內在的感受,適時的給予協助。
  3. 引用泰國平板電腦廣告:描述一對夫妻正在電子商店裡想為孩子買部平板電腦,但銷售員在得知孩童僅有 5 歲大後就告訴其父親 7 年後才回來收貨,一臉錯愕的父親反問店員為什麼,店員解釋說到:12 歲才是孩子最適合玩平板的年齡,您何不趁他還小時多陪伴他玩,讓他知道什麼是柔情與愛,在他還沒變得無情前。故事最後父親轉頭告訴孩子遲一些才買平板,而小孩也懂事的說好。
  4. 多花點時間與心思與孩子相處、進行親子互動與交流,是非常重要的

<傾聽的方法與運用>

  1. 進行傾聽的首要準備:放下自己的成見。範例:在學校帶國中管樂團的課後輔導,有位孩子跑過來問「老師,什麼是刷地?」而老師轉頭看這孩子的神情看到一雙真誠詢問的眼神,心裡確定他是真的不知道,因此親自示範何謂刷地並帶領他練習實作。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,或許多數人在經歷這個情境的第一反應會帶些情緒的回應這個孩子「這麼簡單的問題你怎麼會不知道」,當我們用這樣的態度給予孩子回應,孩子必然會受傷,可想而知的是往後孩子在遇到事情時不會想主動與我們互動,而漸行疏遠。
  2. 溝通最重要的是要與溝通的人處在同一個頻道進行溝通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孩子眼中的世界與我們不同,當處在不同世界進行溝通,這樣的溝通是不會有效的。當我們願意與孩子在同一個頻道溝通並積極傾聽、明確表達、並給予回饋,未來在親子的溝通中,孩子會更加願意進行互動。
  3. 明確表達與積極傾聽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

 

而除了傾聽別人,要成為一個成功的溝通者,更重要的是傾聽自己,傾聽自己的身體、傾聽自己的生命、傾聽自己的需求,真正了解自己,才能最大化發揮自己的能力,傾聽別人、幫助別人。

【活動剪影】

【親職講座回顧】父母神奇回復術:喘口氣,再戰!–做個隨時喚起正能量的新世代父母

【講座簡介】

此次講座藉由動畫賞析的方式,帶領大家一探孩子如何解讀父母的行為,讓父母在面對與孩子衝突時對於孩子的情緒能有跡可循,並告訴大家如何補充正能量,做一個隨時喚起正能量的新世代父母。

【課程內容】

<動畫賞析一>我們這一家~媽媽,總是為你好

講師藉由動畫內容向學員說明:

孩子的外顯行為表示出「拒絕」的時候,父母內心往往會很受傷,孩子起初也會對雙方關係失望。

講師引導學員進行思考父母可以怎麼做。

  • 學習站在「孩子立場」思考。
  • 留時間回想過往自己的內在需求。
  • 如果自己覺得放不下、不做會受不了,可考慮尋求諮商管道。

<動畫賞析二>我們這一家~媽媽的怪品味

講師藉由動畫內容向學員說明:

當主要照顧者在面臨挫折、傷心難過時,可以尋求資源:朋友、美食、運動、嗜好、習慣、另一半、做喜歡的事情的權利,藉此讓自己調適並再次產生勇氣與動力繼續面對挑戰。

<動畫賞析三>我們這一家~媽媽恢復法

講師藉由動畫內容向學員說明:

家人之間的相處難免會產生衝突,因為孩子的表達都是比較直接的,講師引導學員思考影片中媽媽的自我恢復方式為何,進而去找出在教養孩子時可以讓自己回復活力的方式。

<父母恢復能量的方法>

 【活動剪影】

【親職講座回顧】家有滑世代-如何把話說到孩子的心坎

【講座簡介】

愛頂嘴、唱反調、愛發脾氣、太調皮,到底要怎麼溝通、怎麼教?孩子不聽話,讓父母覺得很沒輒嗎?其實,要把話說進孩子的心坎裡並不難,此次講座分享如何發為父母影響力的方法,讓父母正確表達自己的期望,把話說進孩子心坎,進而影響、改變孩子的行為。

【課程內容】

<Piper小鷸>

課程開始前講師引用一段影片與學員進行互動:

  • 影片描述:小幼鳥克服海浪、離開父母獨立覓食的故事。

1.透過小幼鳥看到的世界與覓食方法,引導現場在座家長們反思與孩子相處的互動,父母所看到的表象不見得是事實的全貌,在與孩子進行溝通互動時,去理解孩子看到的世界,同理他們,會與孩子建立更加良善的溝通互動。

2.「溝通不是說服,也要有被說服的準備」。

在與孩子進行溝通時,可以遵循幾個項目:

(1)先理解自己

(2)再理解孩子

在親子互動裡,父母可以支持孩子找方法,但不要幫孩子下決定。

3.引用”海明威 :「我們用兩年的時間學會說話,卻要用數十年學會閉嘴。」「說對的話沒有人會記得你,說錯的話一輩子被人記住」”。道盡在場學員、現今社會父母與孩子互動的體會。

4.在親子互動中,父母很容易進入一種狀態:「碎碎念模式」,如何將想要表達的訊息傳遞給孩子知道,成了現代父母面臨的難題。先聽清楚孩子所要表達的,再來說明白。所以表達時要試著「發揮自己的影響力」。

5.發揮影響力的方法:(1)陪伴;(2)引導與教導;(3)示範(身教);(4).評估與考核(賞罰)。

 

  • 陪伴的概念包含:尊重、關懷、真誠、接納與包容。陪伴在孩子的成長過程是很重要的一種「超越語言的表達」。
  • 改變是有可能的,講師引用力克胡哲的生命故事,肉體的殘缺不代表全部,如何引導進入閃閃發亮的人生,這是父母可以嘗試進行的。
  • 當在教導孩子之時,以身作則是對孩子一種很重要的學習,尤其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孩子習慣用較刺激的方式進行學習互動,當我們用以往我們成長過程所接受的教導模式來與孩子互動,不容易讓孩子的認同,反而會漸漸的與孩子產生距離,再次呼應一開始所提到的「父母所看到的表象不見得是事實的全貌,在與孩子進行溝通互動時,去理解孩子看到的世界,同理他們,會與孩子建立更加良善的溝通互動。」

<表達之道,從心出發>

因為你的表達是誠懇的、平等的,所以孩子會感覺到尊重,所以儘管他可能不贊同你的意見,他也學會了尊重,尊重你,也尊重自己。

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,若能給予正向回饋,尊重彼此,就能達到有效的溝通。

【活動剪影】

【親職講座回顧】抓寶抓寶~抓出孩子行為背後的寶

【講座簡介】

講師運用現下最流行的Pokémon Go-百變怪跟家長說明,引用百變怪偽裝成一般的寶可夢,外觀看起來也與其他寶可夢完全一樣,無從辨識,來引導家長反思,孩子外顯的問題是否是其真正的狀況。

【課程內容】

<冰山理論>

講師透過冰山理論,帶著家長學習如何試著跳脫出行為底下的主觀解讀,所有行為反應的背後動機,往往才是問題背後真正的解答,因此在與孩子的互動與交養中要學習用”更新的態度來看孩子的行為成長”,去看出表面行為底下的許多內涵,才是可以幫助孩子的關鍵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<案例分享>

透過實務案例的分享,讓家長們反思學習-透式行為「煙霧彈」:行為在說話。也帶出講師想要引導學員的學習。

  1. 行為在表達什麼訊息?他真正想說的是甚麼?
  2. 當了解行為背後的想法,才會開始改變,進而協助他們找到替代方案。
  3. 孩子會找尋安全的地方發洩他們的情緒,要讓孩子們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再去影響他們的行為模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<行為目標檢視圖>

講師提供四項行為目標檢視圖(參考阿德勒學派)來觀察孩子行為背後的想法。運用具體的表達技巧塑造與孩子共處的安全氛圍,並實際運用探問的方式來抓出孩子行為背後的寶,並聽出困擾背後的期待。讓孩子感覺被聽懂被接納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<如何讀懂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想法>

用正向眼光、穩定與彈性的態度,透視「行為煙霧彈」背後的主觀邏輯

  1. 穩定自己的情緒(他才有溝通意願)
  2. 想辦法讓他開口說(聽懂他的邏輯)
  3. 把理解的說給他聽(被理解使人柔軟)
  4. 不帶評價鼓勵建議(他才聽得進去)

【活動剪影】

【親職講座回顧】讀懂你的心─孩子行為改變的關鍵

【講座簡介】

在本次講座,講師運用案例說明,以及實際輔導的對話歷程來做為講座的主軸,引導現場家長們去體會,在實務現場中講師如何協助個案有效的增進與孩子之間的互動。在了解整體實務經驗的協助歷程之後,可以透過練習來拉近與孩子的互動,透過這樣的互動練習,來柔軟彼此的心,也讓親子之間的關係能夠更靠近。

【課程內容】

<讀懂孩子的心>

與孩子的互動過程中,如何聽懂理解孩子的心是很重要的關鍵點,可以透過以下的方式:

  1. 找出煩惱中在意的點。
  2. 從在意點中找出內在期待。

※當我們有機會可以聽出孩子困擾背後的期待,讓孩子感覺被聽懂(先照顧他的情緒),因為當一個人理解自己困擾背後的期待,可以有助於快速降溫、冷靜下來,才能理性分析行動是否能達到期待,重新調整對期待有幫助的做法。

<鼓勵的選擇與角度的影響>

運用鼓勵的方式不同會有不一樣的影響。若是將焦點聚焦在對行為結果以及個人進行鼓勵,會讓孩子過度追求、依賴他人評價,甚至是害怕失敗;但若是聚焦在行為過程以及所付出的部分與態度面上,會讓孩子更加獨立、自信、並持續自我努力,因此在進行鼓勵時需要了解所針對的面向會有助於孩子的發展。

<成為鼓勵者>

  1. 運用鼓勵時的阻力: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1)關係緊張時,失去鼓勵孩子所需的包容力。
    (2)認為指出錯處才能促進孩子改變。
    (3)陷入慣有的負向思考與反應方式。
    (4)孩子的聲音沒有被聽到,情緒未獲得接納,無法接受鼓勵。
  2. 破解阻力的好方法:

(1)先把自己的心穩定下來,建立安全信任的關係。
(2)釐清對“幫助改變”的看法。
(3)拓展看待事件或人的正向眼光。
(4)傾聽孩子的想法與做法,不急著評論或建議,看到孩子的正向特質、正向心意、正向行動,並表達出來。

 

在與孩子互動時,用正向好奇的眼光與穩定的態度及情緒,用鼓勵幫助孩子增加用勇氣,便能讓孩子朝著改變前進。

【活動剪影】

(沒照片)

【活動預告】「食在好健康」- 食安教育VS創業分享講座

近年來食安問題層出不窮,如何能夠吃到安全且健康的食物是每位消費者的一大難題。本次演講邀請到以在地、手做、安心為理念的朵妮小手烘焙坊,告訴大家如何吃得安心,並分享與大家分享兩位都市女孩在苗栗苑裡創業的心血結晶。

◎時間:106/8/25(六)上午19-21點

◎地點:東勢里里辦公處(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133巷8弄7號)

◎報名網址:https://goo.gl/Rm7MMu

◎報名截止:額滿為止

【活動預告】安全駕駛‧幸福家庭-交通事故風險講座

快樂出門、平安回家是每個用路人的希望;

然而生活中難免會出現小意外,因此在風險的了解與處理就變得格外重要

城男特別邀請中華保險服務協會 理事、教育宣導主任委員─丁榮光博士

同時也是:

中華民國產險公會 汽車保險委員、

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者評議中心 顧問、

強制汽車保險法制 委員、

法務部、內政部、金融研訓院、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基金等單位 特聘講師

來跟大家談談「交通事故風險」,

期待能協助民眾對這樣的狀況有一定的了解與應對的方式。

◎時間:106/8/5(六)上午10-12點

◎地點:城男舊事心驛站(臺北市立圖書館民生分館同棟3樓,入口處於民生東路四段56巷內)

◎報名網址:https://goo.gl/Rm7MMu

◎報名截止:額滿為止

參加本講座可獲得精美禮品一份,數量有限,欲報請從速!!